〈漫威好威1〉《復仇者聯盟》創16紀錄 全球首週票房310億【壹點就報】
《復仇者聯盟:終局之戰》繼日前開片一舉刷新10項記錄後,勢如破竹氣勢,加上沸騰的好口碑,更是助長了票房的衝勁,從在台上映至今幾乎一票難求,天天刷新台灣紀錄;首周周六更是前所未見的出現單日票房破億的驚人成績(驚!),為此《壹週刊》特邀邀影評人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、何瑞珠、王志成、膝關節也各自分享他們觀影後的評論(小心暴雷!但看過的影迷,很值得加入探討喔)。
片商漫威影業表示,截至首周末為止,已經破了16項紀錄,除了4月24日(周三)開片的10項紀錄外,上周六(27日)更是一口氣再刷新單日票房,直逼1億297萬元,成為影史第1部單日破億的電影,也讓《復仇者聯盟:終局之戰》創下4天票房進帳破3億元的壯舉。
其他紀錄包括周四單日最高票房、最快破2億票房〈周五〉、周日單日最高票房、周末〈三天〉2億5960萬元的最高票房,5天的票房就已經超過《黑豹》的總票房。
北美和全球的票房也是推向新高,北美周末3天3億5000萬美元,全球更是創下12億美元(咳咳,計算機請準備)的開片紀錄,成為影史第一部開片當週票房就超越10億美元(約310億台幣)的電影(再度清嗓中,請以荒謬大師沈玉琳口吻尖叫:OMGOMGOMG...)。(文/黃識軒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(這是分隔線)(壹週刊提醒您:非常多雷,再次聲明,非常多雷!!!閱讀前請斟酌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文|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(文字工作者、資深影評人、2011 年獲頒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)
《Avengers:Endgame復仇者聯盟:終局之戰》,開場不久的一鱗半爪,各有各的討人喜歡。譬如,男黑人顯然看不慣一位女白人的態度,提醒她:「這兒每個人都是超級英雄。」
反問她在最需要出力的時候,她又在哪兒呢?意思是她(可能)落跑,事後反而傲慢。不料女白人竟然接話:「還有很多星球需要拯救。」意思是她非但沒有規避責任、喪失理想,倒是黑男人孤陋寡聞,甚至視野狹隘,只見眼前災難不理遠方災禍生靈塗炭。
我沒看過Marvel(漫威)的每一部電影,不知前塵往事,無法判斷雙方的唇槍舌戰誰對誰錯,但就男性V.S.女性,搭上黑人V.S.白人的錯綜糾葛,性別的弱勢卯上了血統膚色的弱勢,就沒有一面倒的強弱兩極化。對白交鋒也似乎各有各的理想。我又想到了楊德昌電影那種多面向的省思。

我本身有點輕微夜盲,不大喜歡光線暗暗的影像,戴上觀賞3D電影的特製眼鏡,會讓白天像晚上,讓夜景更加一片漆黑,是不是很可厭?不過,想想太陽強光,讓人提早白內障,是不是類似墨鏡把強光漸弱的3D電影觀賞眼鏡竟有護目功能,或許還應感恩呢!咦?怎麼會有這種想法?

女性也不必非要一頭長髮才算美,才算女性化。1953年電影《羅馬假期》裡的奧黛麗.赫本剪掉長髮,竟以美得非凡的短髮形象大紅大紫,成為超級巨星。《復仇者聯盟:終局之戰》不但女性為男性紋刺,而且女方光頭樣貌,完全不受主流審美框架約束!
惡父旋乾轉坤,忙著毀滅世界。問到他發威憑藉著「寶石」(Stone)呢?毀了。怎麼毀的?「用寶石摧毀寶石」!我很喜歡這樣的字句,不完全溯源「以眼還眼,以牙還牙」,反而貼近「It takes a thief to catch a thief.(有人譯成『解鈴人還需繫鈴人』)」的趣味。
當英雄們像這群惡人興師問罪時,女兒站在英雄們這一方,卻替父親緩頰:「我父親有多種面向,可是他不撒謊。」21世紀以來,我迷戀法國導演雷奈電影《穆里愛》的4位主角,既撒謊又說實話、義大利導演費里尼電影《愛情神話》每個人的雙重自我(一個壓抑、一個放縱)。

《復仇者聯盟:終局之戰》何止是這個惡人有多種面向,其他人物包含英雄們又何嘗不是兩種、甚多種「自我」呢!
5年後的舊金山,有個鏡頭用舊金山的大橋當背景,而前景是大批方正整齊的墓碑,有人背向你我,看這景觀。多少年來,電影拍攝與剪輯的「contre-champ(有人譯成『正反拍』)」,譬如A與B面對面,輪流映現「A的正面與B的背面」、「B的正面與A的背面」。這,沒啥稀奇。可是如果......。
譬如2011年江宗傑導演的電影《門》,張書豪飾演的男孩由山下走來,飾演父親的蔡明修在山坡上方墳旁,鏡頭先後映現俯瞰山下的兒子與仰攝山上的父親與墓碑,就很別具一格了。又如,李康生電影《不散》當男孩探望靈骨塔的親人時,有個鏡頭竟是從靈骨塔的觀點在「看」男孩,彷彿冥冥中的死者念念不忘陽世的這男孩,既讓人不勝悲,又流露死者永恆的深情。「contre-champ」或許跟死者、亡靈糾葛,方才不凡,痛與働也方才開展。

有人說要能「走進量子領域,必須自己變的極小」。另外,你我看到綠巨人浩克無比巨大。但不知你我可曾想起幼年聽過大人國、小人國的童話故事?或許還看過相關電影。《復仇者聯盟:終局之戰》用最新科技、特效鋪陳科幻題材,其實跟古典童話是相通的啊!
要怎樣順利進入量子領域?就必須在適當的「時間點」,也就是一種遊戲規則了。綠巨人浩克把蟻人送進「時間旅行」。蟻人多次進或出量子領域,有一回變成女人;另一回變成嬰兒;後來終於變回現在的他,但是為什麼沾了一身的尿呢?
這是《復仇者聯盟:終局之戰》表面有趣、內涵深刻的一招,可以看成個人或社會改變過程中,有些東西永遠會消失,有些東西依然殘存的妙喻。從嬰兒轉換成中年,身體的排泄物始終相伴,幼年的純真或無知與青春的容顏或歲月卻一去不付返了。
湯尼跟床上將要就寢的女兒講床邊故事,說道「從前......」怎樣怎樣,被女兒打槍「好爛的故事!」不過女兒表示愛他3000次。《復仇者聯盟:終局之戰》既用兒童的直率批判中老年的故事陳腐不長進,反制把父權、父「蠢」照單全收,似指兒童也有鑑賞力並亦自有品味!
又彷彿恩威並用般的表達對父親的愛,這兩樣乍看背道而馳,其實是可以兼容並著的啊!又讓我想到跟雷奈的《穆里愛》、費里尼的《愛情神話》、楊德昌電影的相通處了。

《復仇者聯盟:終局之戰》起先出場的幾位男性英雄都是「規矩規矩」的西裝頭。後來亮相的雷神索爾卻是一頭瘋亂長髮好似嬉皮,還常裸露上身。「漫威」的寬廣包容由此可見。這跟「漫威」的電影對黑人、東方人兼容並蓄,跟蔡明亮電影從不踐踏怪異的人、從不鄙夷社會邊緣人,殊途同歸。
雷神索爾回到過去,見到了昔日的母親。媽媽感慨兒子的未來過得不好。兒子宣稱:「我沒說我是從『未來』來的。」媽媽表示自己是女巫養大的。兒子只好告白:「我是來修補未來的。」
媽媽說:「修補你的,不是修補我的。」這是本片溫馨動人的一段。身在「未來」的雷神索爾,在「過去」經歷過喪母之痛,縱然能夠回到「過去」、重建母親,卻無法改變往後「母親死去」這個事實啊!

《復仇者聯盟:終局之戰》後段,「鋼鐵人」東尼的喪生,卻也讓多數英雄倖存。英雄們並非僵立般的全部站直,唯獨水中花環漂流。
靜與動的對比有點像雷奈電影《去年在馬倫巴》前面出場過的大多數人物,末了相聚一堂好似費里尼電影《八又二分之一》的收場。我突然想起將近半世紀前,歐洲兩位電影大師(義大利的費里尼語法國的雷奈)先後到紐約拜訪過美國漫畫家史丹.李(Stan Lee),也就是「漫威」的靈魂人物!
時間旅行,美國隊長突然變老,讓獵鷹非常不捨,美國隊長鼓勵領導者繼續拯救蒼生。傳承,不必非要自己血統世襲,美國或世界,也不該只是美國白人的。本片為這個題材也為剛殞逝的史丹.李畫下可貴的句點。(責編:黃識軒、宋志民、廖昱涵 圖片:漫威影業提供)

《復仇者聯盟》創16紀錄,全球首週票房310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