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漫威好威3〉英雄1次看到飽 漫威應搞360度環狀銀幕【壹點就報】
文|王志成(紐約大學電影製作碩士。曾任台灣版《首映》雜誌總編輯,現為自由編導、影評人)
之前在戲院看到《復仇者聯盟:終局之戰》預告裡,幾個主角一一灰飛煙滅時,我就在想:所以要起死回生拯救末日,是要時空跳躍回到過去?搞個平行宇宙?變魔術?還是有什麼更驚人的想像力?
這部近3個小時的電影,一點都沒有給人驚喜,除了說故事的方法極其老套,不過就是把英雄重新集合起來,一個一個演,這套模式的戲碼就佔了快半部電影;荒謬的是,他們現在的任務,必須重回以前的關鍵戰役,所以那些拍過的、演過的大場面,被拿出來重新合成一遍,真虧編劇想得出這麼廉價的哏。


《復仇者聯盟》系列從來都無法說服我,凡人就算穿了特殊戰服,能力要怎麼跟外星球的神或者生物相提並論?
每一集都淪為片尾打群架的公式,更讓我覺得厭煩,一個平面銀幕一口氣要塞10幾20個英雄戰鬥,怎麼分鏡都不夠大,也許漫威應該搞個360度環狀銀幕。
單一英雄故事的《蟻人》、《奇異博士》甚至《黑豹》的整體感和聚焦的故事性,都比《復仇者聯盟》系列好。

你會選一碗精緻料理、味道層次都讓人驚艷的拉麵?還是100多道菜,卻都粗糙沒特色的Buffet?把明星多、特效多、電影長當作CP值高來看電影,完全價值錯亂。
片中薩諾斯想消滅掉宇宙一半人口,好讓宇宙能保持生態平衡,這是個極端環保份子的主張,嚴格講,他不是壞人,是為了好的目的採取惡的手段。
但是英雄們想要扭轉局勢,有沒有可能只改變曾經發生過的一件事、其他都不受影響?這是為了不可測的結果採取高風險的手段。以上兩點,都說中普遍的人性。每次選舉後,都有人悔不當初不是嗎?也許就是刻劃出「早知如此,何必當初」的人性,《復仇者聯盟》才會得到廣泛的共鳴。(責編:黃識軒、宋志民 圖片:漫威影業提供)